长光辰芯IPO①:长光所“扶马冲A股”未果,关联收入腰斩

近日,长春长光辰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光辰芯”)披露了招股说明书,冲击港交所上市。
南都记者注意到,创办之初,长光辰芯的控股股东为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下称“长光所”)旗下奥普光电(002338.SZ),后王欣洋通过增资成为新的实际控制人。
发展过程中,长光所在人员、技术、业务等方面均与长光辰芯关联颇深。此前,长光辰芯试图谋求科创板上市,未竟全功。
撤A赴港,突击分红1850万元
长光辰芯主营业务为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简称“CIS”)的研发、设计、测试与销售以及相关的定制服务,下游最终应用于机器视觉(如新能源监测、半导体检测与测量)、科学仪器(如光谱仪器、生命科学仪器)、专业影像(如高端摄影、高端摄像、无人机摄影摄像)等领域。

2023年6月30日,长光辰芯便递交了A股招股说明书,尝试登陆科创板。
彼时,公司业绩亮眼,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8亿元、4.1亿元、6.04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43亿元、1.69亿元、2.7亿元。
另据佛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工业成像领域,以收入计,长光辰芯在全球CIS公司中排名第三,在中国CIS公司中排名第一,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5.2%;而在科学成像领域,公司同样位列全球第三、中国第一,占全球市场份额16.3%。
不过,公司科创板IPO进展并不顺利,2024年2月、6月经历两轮问询后,未有下文。
如此背景下,今年6月,公司递交了港股招股书。且同样是在6月,长光辰芯宣布向全体股东派发股息,合计1850万元,预计于8月前完成派付。
2023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04亿元、6.7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22亿元、2.49亿元。
核心高管、技术成员多为前同事、校友
长光辰芯实际控制人为王欣洋、张艳霞夫妇。
2012年,奥普光电、王欣洋与凌云光(688400.SH)共同投资设立辰芯有限(即长光辰芯),出资占比分别为50%、30%、20%,奥普光电为控股股东。2017年,王欣洋以每注册资本6元的价格认缴公司新增注册资本600万元,出资比例上升至46.63%,正式成为新的实际控制人。
王欣洋出生于1980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同时具有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微电子专业硕士学位,以及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微电子及CMOS图像传感器设计专业博士学位。目前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此外,2012年8月至2022年4月,王欣洋在长光所发光室保留事业编制,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除了王欣洋,长光辰芯多位高管或核心技术人员,有着长光所任职经历。

上图截自长光辰芯原A股IPO问询函
例如,公司副总经理、研发总监马成,主要负责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2012年11月至2021年3月,在长光所发光室任职,任副研究员;公司监事周泉,2013年7月至2021年3月,在长光所发光室任职,任副研究员;公司原监事、重要子公司长光圆芯现任监事张双成,2006年8月至2023年8月,任长光所旗下长春光机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综合部高级工程师;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芯片研发部经理李扬,拥有长光所电路与系统专业博士学位。
值得一题的是,公司多位核心人员,还是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校友。
例如王欣洋之妻,现任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营运总监张艳霞,本科同样毕业于浙江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另有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和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应用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马成拥有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李扬拥有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微电子专业硕士学位;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芯片研发部经理刘洋,拥有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微电子专业硕士学位。
王欣洋还曾为马成、李扬、刘洋等人代持股份,原因为“为激发公司骨干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出让方转让部分股权,约定暂不办理工商登记。”
同事、校友之间相对熟悉,自然会有着更好的信任度与磨合过程,有利于公司快速成长。只是,从任职岗位来看,王欣洋夫妇与几位同学一同掌握着公司最高决策权及核心技术、市场,能够在非制度层面对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力,如果公司成功上市,成为公众企业,该如何对实控人的权力进行监督?又如何保障中小投资者,乃至其他大股东的权利?
对此,长光辰芯曾表示,由于公司目前尚处在IPO审核阶段,公司相关信息及问题解答以公开披露以及应对审核机构问询为主。
长光所多方位“扶马送行”
从第二部分可以看到,长光辰芯核心人员“长光系”背景浓厚。而长光所与长光辰芯的交集,不止于股权及人才。
截至港股招股书披露,长光辰芯共有已注册发明专利49项,这些专利约有一半形成与公司多位核心技术人员与长光所存人事关系期间内。
在此前A股IPO问询回复中,公司称,王欣洋等人报告期内仅人事关系保留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主要工作均于发行人处开展,相关任职及解除事业编制行为对发行人生产经营不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同时强调,除长光圆芯继受取得的发明专利为其发明人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任职期间形成的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职务发明,且已经由长光集团出资投入长光圆芯外,其余于发行人处开展的专利相关研究成果不涉及其他单位职务发明,不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
长光圆芯为“长春长光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0月30日,长光辰芯持股50.98%,旨在解决公司芯片封装可能被“卡脖子”的问题。长光所旗下长光集团(即“长春长光精密仪器集团有限公司”)以投资形式,注入了部分技术专利。
长光所业务层面对长光辰芯的支持更加直观。
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长光所及其关联方,分别为长光辰芯贡献了0.35亿元、0.87亿元、1.36亿元、1.1亿元、0.39亿元营业收入。
结合第一部分可以看到,关联方营收下降,甚至腰斩后,长光辰芯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大幅下降,利润亦有所下滑。
实际上,顶着“国内第一”的光环,2023年之后,长光辰芯还出现了毛利率快速下降、合约负债减少、应收账款增幅较快、“科学成像”业务逆市下滑等一系列现场,南都记者将继续报道分析。
南都记者 缪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