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读书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专访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长詹成付:“从民政部到公益前沿,我们在守正创新中书写慈善答卷”

时间:2025-05-19 09:37:00

●长江商报特派记者 江楚雅 李彪 发自杭州

从民政部副部长到公益基金会掌舵人,詹成付这位深耕社会治理与慈善事业数十年的“老民政人”,在角色转变的十个多月里,正以“高级志愿者”的姿态,重新定义着公益的边界与使命。

5月17日晚,连续多日密集工作的詹成付在接受长江商报公益记者专访时毫无疲态,谈起公益慈善事业依然精神饱满、见解深刻。

角色转身:

从“政策制定者”到“实践操盘手”

“过去是纸上谈兵,现在是真刀真枪。”

詹成付在接受长江商报公益记者专访时,用一句形象的比喻道出了角色转变的挑战。在民政部任职期间,他亲历慈善法立法全过程,主导社会组织管理改革;而今作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长,他更关注如何将政策落地为“可触摸的温暖”。

“在青海玉树藏区,我亲眼见证了杂多县幼儿园孩子们端起热气腾腾的免费午餐。”

詹成付回忆,2024年7月,他率队深入玉树藏族自治州,推动“免费午餐”项目落地。当牧民家长向他表达感激时,他深切感受到:“公益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孩子碗里的一块肉、一杯奶。”

这种“接地气”的实践,让他对公益有了新认知:“基金会要成为社会资源的‘连接器’,既要链接政府、企业、公众,更要链接需求与供给。”目前,基金会正与玉树州政府共建公益项目州县两级教育局专班机制,确保每一分善款精准流向高原牧区的课堂。

守正创新:公益不能“挂羊头卖狗肉”

面对当前社会的少数公益行业乱象,詹成付直言:“守正创新,首先要守住公益的‘非营利性’底线。”基金会必须严格执行“上一年募款本年度支出70%”的刚性规定,避免“募得多、花得少”的“资金沉睡”现象。

“创新不是哗众取宠,一定要在守正的基础上的创新,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慈善界里良莠不齐,有的人浑水摸鱼、挂羊头卖狗肉,这不能称之为创新。”詹成付说,基金会正探索区块链技术实现善款全流程追溯,并与阿里巴巴公益、支付宝公益等平台合作推出“指尖公益”,让公众扫码即可查看项目进展。“免费午餐”的透明化机制:“每天公示菜单、每周公示账本、每月公示审计报告,这种‘过程披露’值得全行业学习。”

对于“一老一小”公益项目,詹成付提出“精准滴灌”理念。他认为,在养老领域,基金会与杭州社区合作试点“时间银行”,鼓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在儿童关爱方面,除免费午餐外,还推出“乡村儿童大病医保”项目,通过商业保险为患儿提供二次报销,降低因病致贫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