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齐中招!这些病近期高发,杭州爸妈很焦虑:还能带娃玩水吗?
升学宝

8月13日,“男童疑打水仗后感染食脑虫去世”的消息引起热议,也让不少家长揪紧了心。

盛夏时节,带娃下河踩水、山间漂流本是许多杭州家庭的热门消暑选择,可如今,家长们不禁疑惑:还能不能带孩子愉快玩水了?
据杭州市妇女儿童医疗集团钱江院区(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儿童保健科李贺医生介绍,“食脑虫”是对一种单细胞生物阿米巴原虫的俗称,本次新闻中引起关注的是狒狒阿米巴原虫,它能够通过鼻腔黏膜等途径侵入人体,并引发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当孩子们嬉水时不慎呛入含有阿米巴原虫的水,它就可能通过鼻腔进入大脑,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

图自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
据介绍,“食脑虫”感染在杭州地区较为罕见。
2023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曾接诊过一例阿米巴原虫感染的病例。感染科主任医师黄丽素介绍,该患儿是在暑假参与夏令营时下湖游泳,回去后出现了头痛的症状。就诊时拍摄影像发现他的颅内有肿块,将肿块切除后经过检测,最终发现了阿米巴原虫感染的踪迹。黄丽素说:“这个孩子目前已经康复,没有任何后遗症。”
李贺介绍,阿米巴原虫感染可以引起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这是一种进展迅速、极其凶险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发病初期的1至3天,症状类似于感冒和流感,出现轻微的头痛、发热、恶心,但在急性期会迅速出现颈强直、癫痫、幻觉、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最终可发展成脑水肿并导致呼吸衰竭。
李贺表示,目前对于“食脑虫”感染的治疗方案非常有限,通常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对颅内压和感染进行控制。“成功救治的前提是早发现、早治疗。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食脑虫’感染,其治疗就是和时间赛跑。”

资料照片 图文无关
暑期带娃玩水的家庭不少,考虑到浙江有狒狒阿米巴原虫分布,玩野水确实有一定风险。那有孩子的家庭该怎么做呢?
“大家无需对狒狒阿米巴原虫过于焦虑和恐慌,因为它的发病率是非常低的。”李贺说。她建议,一是尽量不在河水、湖泊等温暖的自然淡水水体中玩水,不要在未知的水域跳水、潜水,避免把头部完全埋入水中,也不要用野外的生水进行鼻腔冲洗;二是对阿米巴原虫提高警惕,如果在嬉水后出现发热、头痛、皮肤损伤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李贺还推荐儿童在玩水时正确佩戴鼻夹,可以有效避免鼻腔呛水;同时,也建议家长对孩子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目前没有通过海水感染阿米巴原虫的相关报告,经过正规消毒的游泳场馆一般也是卫生的,家长们带孩子去这两种场所嬉水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李贺说。
除了“食脑虫”,暑假里,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接诊了不少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患者,有的是孩子一人得病,有的则是全家齐刷刷中招。
“追溯发病过程,他们往往都去过泳池、水上乐园、海边、河滩这类地方游玩。”眼科副主任李坚解释,急性传染性结膜炎也就是平时俗称的“红眼病”,而夏天是该病高发期,无论大人小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会被传染。

市一医院供图
“每到夏天,游泳、漂流、溯溪等都是非常火爆的消暑项目,但要注意的是,这些水域都是极易传播细菌和病毒的地方,即使在正规游泳池,也不能掉以轻心。”李坚提醒,暑假玩水的人多,大家都泡在同一池水里,如果有一个人生病,病菌很容易在水中传播,继而引发交叉感染;而有的孩子在玩水时喜欢用手揉眼睛,也会大大增加罹患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可能性。
不过,大家也不用对此过于担心。红眼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一般为7~10天,通常可自愈。
从预防红眼病的角度而言,在玩水前一定要选择水质合格的游泳场所,不在未经消毒或水质不良的自然水域嬉戏。
下水时需佩戴游泳眼镜、耳塞、鼻夹等保护装备,一定要记得摘除隐形眼镜,这是因为隐形眼镜与水中的细菌病毒接触后,易导致眼部疾病的发生。
上岸后请及时用干净的流动水清洁身体,同时可预防性地滴一两滴抗细菌或抗病毒眼药水,防患于未然。
综合自:潮新闻
编辑:朱张津
监制:沈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