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观察 | “榆林大学”公示!陕西第二所用城市名命名的大学要来了
榆林学院“升大”之路正在进入“最后一公里”——
根据8月12日陕西省教育厅官网发布的《关于拟申报高等学校设置事项的公示》,省教育厅即将以“榆林大学”这一新校名正式向教育部申报。这意味着,“榆林大学”有望成为延安大学之后,陕西全省第二所用城市名命名的“大学”。

榆林学院有一个“升大梦”
榆林学院肇建于1923年,初名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由此开创了陕北现代中等师范教育之先河。后历经陕甘宁边区绥德师范学校、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榆林师范专科学校、榆林高等专科学校不同时期,于2003年升格为本科高校,定名为榆林学院。
和所有“学院”一样,榆林学院也有一个“升大梦”。2013年,陕西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榆林学院建设支撑榆林转型发展的特色学科、专业,推进榆林学院升格为榆林大学。
2015年陕西省教育厅和榆林市政府签署省市共建协议,榆林市政府拿出1亿元,出台人才共享共建等政策,继续支持榆林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与此同时,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6所高校分别与榆林学院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
2018年10月,陕西省教育厅和榆林市政府再次就共同推进榆林学院升格榆林大学签订协议书,决定启动榆林学院科创新城校区建设,将之作为榆林市科创新城首期重点工程。
伴随着实力的提升,《榆林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在2023年建校百年之际,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更名大学的标准;到“十四五”末,学校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1-2个学科进入省级一流学科行列,完成更名大学,实现“陕甘宁蒙晋接壤区一流应用型大学”的目标。
2022年7月15日,榆林学院召开更名大学推进会暨百年校庆动员会传出消息称,“2022年1月,更名大学事项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考核答辩,纳入‘十四五’大学设置规划,全省仅有榆林学院一家本科院校入选”。2024年榆林学院第二次党代会又把“固本、扩硕、更名、申博”作为事关学校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四项重大任务。今年初,榆林学院更名大学暨高质量发展筹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以城市名命名的大学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最新公示,榆林学院新校名是榆林大学,这将是延安大学之后,陕西第二所以城市名命名的“大学”。
综合现有信息看,和榆林学院一样,陕西至少还有两所院校明确以城市名作为“升大”成功之后的新校名。
一所是宝鸡文理学院。2019年陕西省教育厅官网就曾公示宝鸡文理学院拟更名为宝鸡大学,此后更名材料省教育厅已上报教育部,但宝鸡文理学院的牌子始终没有换。2023年7月宝鸡文理学院在回复网友咨询时表示,“受新冠疫情和更名大学与独立学院转设统筹考虑等情况影响,教育部高评委专家在‘十三五’结束时未能进校核查。2022年学校被教育部列入‘十四五’时期高校设置规划,目前学校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更名大学的有关要求,正在全力以赴积极开展创建工作”,还透露“2023年下半年将向省教育厅报送申报更名大学材料”。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期,宝鸡文理学院创建高水平大学工作专班成立,打响了“升大”攻坚战。2025年7月12日,宝鸡文理学院召开创建高水平大学工作推进会,议题只有一个——“升大”,明确要求“对标对表、精准发力,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材料准备工作”。
另一所是西安文理学院。2022年西安市教育局在回复网友咨询时表示,“按照教育部更名大学的标准,称为大学的,一般至少应具有10个硕士点,并且有5届以上硕士毕业生。目前西安文理学院缺少硕士点,学院正在全力筹备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申报。2023年为新一轮的硕士点申报期,学校将积极争取,为未来更名‘西安大学’奠定基础”。
根据2024年教育部审核结果,西安文理学院成功获批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喜提教育、机械、文物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虽然实现了办学层次的历史性跃升和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但“升大”尚未成功,申硕还需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宝鸡文理学院和西安文理学院,都曾经以城市名命名过,如今“升大”也算是恢复曾用名。不过,西安文理学院英文名称现在都已经是:Xi′anUniversity。
为什么“升大”
“学院”与“大学”,虽一字之差,但“大学”在办学规模、学科设置以及师资力量上,远比“学院”要求更高。更无须讳言,只要看看各省属高校年度预算,排在最前列的都是清一色的“大学”,“学院”普遍挤在中下游。所以,对于“学院”而言,能够成为“大学”,这就是办学实力提升的最直观体现。当实力更上一层楼,由此带来的是更多资源扶持,还有更高的社会认可度与招生竞争力,这反过来又能够进一步推动学校实力的持续提升。
更重要的是,大城市也需要有“大学”。最突出例证是,深圳近些年正在以建设特区的速度拼命地建大学,用以支撑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之需。一座城市如果没有雄厚的科创实力做支撑,那么,即便再光鲜的GDP都无法持久。从这个意义上,作为经济总量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之首、呼包鄂榆城市群的核心成员,榆林在从资源型城市向科创型城市转型中,需要提升科创短板,做大做强榆林学院这所榆林市唯一的本科院校也就是题中之义。
在“升大”过程中,榆林学院围绕榆林旱区特色农业、能源化工、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等产业,已经构建起了与地方产业结构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体系。自从2003年升本以来,榆林学院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升大”成功近在眼前。记者梳理今年最新成功“升大”的三所院校发现,从省教育厅公示到教育部批复,南昌工程学院更名为江西水利电力大学经历了11个月,新乡医学院更名为河南医药大学、西藏农牧学院更名为西藏农牧大学都用时两年。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杨君 杨鹏 B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