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读书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晚潮|一轮明月耀天心

时间:2025-08-21 16:03:00

潮新闻客户端 周勇

“妙莲,我圆寂时,入龛请在龛脚垫上碗,碗里盛水。以免小蚁爬上我身被焚。阿弥陀佛!”见妙莲法师噙着泪答应,他又交代,将他的讣告和四字偈语“悲欣交集”也多印几份,送与朋友作纪念。

“师傅放心,弟子会将一切后事办妥!”徒弟妙莲跪在他面前。

“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回顾一生,他深有所悟。

笔者考量,他为什么临终时要写“悲欣交集”这四字!

以他的39岁为分割线,前面,有风花雪月,有情天恨海。后面,则是四海为家,超脱红尘。

他的前半生叫李叔同,他的后半生,被人唤为弘一法师。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生于天津河北区地藏前故居。他的父亲名李世珍,字筱楼,清同治四年进士,曾官吏部主事,后辞官承父业而为津门巨富,母亲王氏为李的三姨太。李叔同5岁时,其父去世。

李叔同受过良好的教育。其父乐善好施,设立义塾(提供免费教育),创立“备济社”,专事赈恤贫寒孤寡之人,施舍衣食棺木,有“李善人”的口碑。李筱楼晚年喜好内典(佛经),尤其耽爱禅。很显然,他的言传身教对儿辈(尤其是李叔同)影响极大。少年时期与年纪相仿的侄儿李圣章以床罩做袈裟,扮成和尚,口诵佛号。

还有一点,少年时期李的乳母对他的教育也有一定影响。乳母教李叔同背诵《名贤集》中的格言诗,如“高头白马万两金,不是亲来强求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

虽只有八九岁,李叔同已经明白荣华过后是悲凉的意思。

到了18岁,奉母命与盐商之女俞蓉结婚。李虽不满于这段婚姻,但无法违拗,酷爱看戏的母亲经常带他逛戏楼。在他十五岁那年,正好也是杨翠喜正走红的年月,两个少年在那个最美好的年纪情窦初开而彼此爱慕,两人你侬我侬地很是交往了一段时间。

但母亲岂能纵容他与杨翠喜有感情,于是不久之后替他张罗了这段婚事。

1898年,戊戌光绪二十四年,19岁传李叔同刻有“南海康君是吾师”一印,表示对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的支持,家人有所担心。暮秋,奉母携眷迁居上海。1899年,迁居许幻园家的“城南草堂”。与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结金兰之谊,号称“天涯五友”。

又常与歌郎、名妓等艺事往还,其中以诗妓李苹香为甚。

李苹香与李叔同同姓同岁,1880年生于浙江嘉兴的徽州黄姓望族之后,幼时即爱诗词文章。据章士钊《李苹香》一书所记,李苹香十八岁时因去上海游玩旅费耗尽受困而委身于人,后被迫以李苹香之名沦为幺二堂子妓女,1901年因才情出众升入长三书寓,阁名为“天韵”。

从1901年开始,李叔同与李苹香一直吟风弄月诗酒唱和,直至1905年李母病逝回津,李苹香曾做一诗赠与李叔同以示怀念之情:

潮落江村客棹稀,红桃吹满钓鱼矶。不知青帝心何忍,任尔飘零到处飞。

这一段时间的李叔同,先后以河南纳监应乡试,以嘉兴府平湖县监生资格报名应试,均未中。仍回南洋公学。11月,南洋公学发生学生罢课风潮。蔡元培同情学生辞职,李叔同等继而退学。1905年,母丧,同年,李叔同赴日留学,主修美术学。在日本6年,李叔同是最早学习人体美术的中国人之一。1906年,苦于无处寻找人体模特的李叔同发现了春山淑子,这个长相甜美身材出众的日本姑娘如同一块天然的宝石,落入李叔同的视线之中,于是盛情邀请淑子来做他的模特。

不知是出于对这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中国留学生的好感,还是李叔同给出的报酬可能确实不低,春山淑子最后还是答应了李叔同的请求成为他的人体模特。两情相悦,此是后话。

于是,17岁的春山淑子和李叔同在一起,后随李叔同回到上海同居。1911年,李家即宣告生意破产。李叔同不得不依靠自己养活自己及家人。其返沪任教于城东女学教授文学和音乐。

为了生活,李叔同先后在南京、杭州等学校任职。他的得意学生丰子恺、刘质平也就是在这一期间认识的。李叔同曾资助刘质平远渡日本学习音乐。

按理说,李叔同靠着自己的资历和影响力,也能做到两个家兼顾。谁承想,1918年,39岁的他在虎跑学习,后正式出家,法号弘一。在此前,他曾试验断食17日,有《断食日志》详记。入山前,作词曰:“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返浙一师学校后,开始素食。出家前他将自己的印章赠与西泠印社,西泠印社社长叶舟为凿龛庋藏。

1920年,弘一法师赴浙江新登贝山闭关,研究律学。1921年6月,所撰《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初稿成。

此后20余年,弘一法师足迹涉及杭州、衢州、上虞、宁波等处,福建泉州,上海等多地弘佛法。1942年圆寂于泉州,享年63岁。

弘一法师李叔同是中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接受了欧洲音乐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欧洲歌曲的现成曲调拿来,由他自己填写了新词。这些歌曾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如《送别》传唱至今,影响久远。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淑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淑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淑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传世佳作: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李叔同在文学、戏剧、书法、篆刻、诗词、联语等方面亦有不斐成就。

他是一个大家,亦是杂家。

在佛学方面,弘一大师穷研《四分律》,花了4年时间,著成《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记》。此书和他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合为精心撰述的两大名著。

观其一生,李叔同大师的人生经历了风花雪月,也渡劫无数。他抛却自己的家庭,从而导致对亲人后辈的打击深重。对于发妻俞蓉,日本妻子春山淑子以及他的二哥一家的打击都是无法挽回的。在这些方面,不能不说是绝情绝义的。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李叔同引以为解脱的后半生,如他所说,确实超脱了。但这种超脱是建立在六亲不认的前提里,按世俗伦理的考量,这未免过于决绝。

但他是李叔同,他的抛妻弃子这一行为尽管让人无法理解,却又成就了十一代律宗宗师的弘一法师。

纵是一代宗师,也逃脱不了世俗烟火、人事倥偬的羁绊。相信人无完人,也许渡了劫的李叔同,才能走出其内心的愧疚与不羁。他的灵魂有所牵绊,故此他“悲”;后来终于抛却万千烦恼,去做一个自我救赎行者,去超度更多的红尘困厄中人,正是他认为的觉得“欣”慰的地方,试想,这或许是他冷暖一生参悟到的一句灵魂偈语吧!

最后借用李先生《送别》以作结: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