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峰:“票根+文旅”成为地方营销新思路
一、引言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与消费不断升级的当下,各地积极探寻创新路径以推动文旅经济增长。“票根 + 文旅” 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玩法。这种模式以票根为纽带,将文旅活动与其他消费场景紧密相连,实现了跨行业的协同发展,有效延长了消费链条,激发了消费活力。
从本质上讲,“票根 + 文旅” 模式利用消费者手中各类票根(如演出票、交通票、电影票等),赋予其在文旅及相关领域的额外权益,如景区门票折扣、餐饮住宿优惠、文创产品兑换等,从而引导消费者产生更多的关联消费。这一模式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与实惠,更为地方文旅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多个行业的协同发展,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本文将剖析全国各地 “票根 + 文旅” 的经典案例,探讨其模式方法、带动作用、可借鉴经验及优化建议,为政府管理者和文旅行业从业者提供参考。
二、各地 “票根 + 文旅” 的经典案例
2.1 上海:会展联动,打造 “票根经济” 生态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丰富的会展资源。在 “票根 + 文旅” 模式探索上,上海充分利用会展活动的高流量优势,积极推动会展与文旅、商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 “票根经济” 生态。
2.1.1 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票根串联多元消费场景
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亚洲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电影人和影迷。在电影节期间,主办方联合周边商圈、餐厅、酒店等推出一系列优惠活动。观众凭借电影节展映电影票根,可在指定商圈享受购物折扣、餐饮优惠,还能以特惠价格入住合作酒店。例如,某商圈内的多家餐厅推出凭票根享受菜品 8 折优惠,吸引了众多影迷在观影之余前来就餐,带动了商圈的餐饮消费。同时,一些酒店也推出凭票根入住赠送早餐、延迟退房等服务,提升了影迷的住宿体验,增加了酒店的入住率。这种以电影票根为纽带的消费联动,将电影节的人气成功转化为商圈和酒店的消费流量,形成了 “观影 — 购物 — 餐饮 — 住宿” 的完整消费链条。

2.1.2 上交会:票根变身 “折扣抵用券”,带动周边商圈消费
第十一届上交会开幕时,展馆周边世博区域的世博源、世博天地、梅奔中心、上海千古情景区、世博文化公园以及前滩区域的晶耀前滩、前滩公园巷、前滩太古里等 8 处商圈首次联动。展客商、专业观众、工作人员凭上交会票根(电子 / 纸质入场券、上交会工作证件等),可享受到店折扣、赠礼、免费停车等多种促销优惠。百联世博源购物中心的凑凑火锅门店,凭票根就餐的客人占午市桌数近 4 成,营业额比一般工作日上升 40%;世博源相关负责人表示,上交会第一天,合作餐饮商户客流量大幅上升,营业额比一般工作日上升近 20%。上交会通过票根联动周边商圈,不仅为参展人员提供了便利和实惠,也为商圈商家带来了显著的客流量和销售额增长,实现了会展与商业的双赢。
2.2 河南洛阳:火车票撬动淡季旅游市场
河南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旅游市场存在明显的淡旺季之分。为了激活淡季旅游市场,洛阳创新推出了 “火车票 + 景区” 的优惠模式。
从 3 月 1 日至 31 日,全国游客凭借终点站为洛阳的火车票、高铁票或电子订单,就可以半价游玩洛阳 11 家知名景区,包括应天门、明堂、天堂、九洲池、牡丹阁等。活动开展以来,效果反响热烈,游客量显著增加。据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洛阳车站客运科科长邵丽介绍,牡丹阁吸引了大量远道而来的游客,活动带动了铁路到洛阳游客量实现同比增长。通过这种方式,洛阳以火车票为媒介,成功将铁路客流精准导流至景区,延长了游客在洛阳的停留时间,带动了景区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活动新增的 5 家景区均属于生态与人文互补型资源,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层次,提升了洛阳文旅的消费黏性。

洛阳白马寺
2.3 山东济南:演出票与电影票助力景区引流
山东济南在 “票根 + 文旅” 方面积极探索,充分利用演唱会和电影的影响力,通过门票优惠活动吸引游客。
在举办演唱会期间,济南各地景区开启联动门票优惠,送出免票、折扣、赠票等福利。游客凭借演唱会门票在住宿、餐饮方面都能享受打折优惠,还能畅游景区。例如,某酒店针对演唱会推出凭门票享受 8 折房价的优惠活动,入住率较平时大幅提升。此外,济南灵岩寺景区推出凭电影《哪吒 2》票根自 2 月 19 日起至 4 月 30 日止可免费畅游的活动。据景区营销部部长常仕成介绍,根据检票情况统计,持票根来游览灵岩寺的人数大约在 5000 人,活动期间游览人数比同期增长了 20% 左右,景区内文创产品及周边餐饮住宿等同步火热。济南通过将演出票和电影票与景区联动,成功吸引了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游客量,带动了文旅消费的热度。

济南明水古城
2.4 江苏南京:全域旅游政策体系下的 “跟着演出游南京”
江苏南京紧抓黄金档期,以演出赛事票根为支点,创新推出 “票根 +” 全域旅游政策体系。通过政府搭台、行业联动、商家让利的协同机制,让票根成为撬动二次消费的 “流量支点”。
南京出台 “跟着演出游南京乐享优惠” 活动,观众凭 5 月期间参加的南京大型演出票,可享受景区景点、住宿餐饮、商场购物商户 200 家提供的 6 - 9 折不等的折扣优惠,部分商家还顺势推出专属午晚市套餐等额外福利。南京阅江楼景区凭借演出门票或者大型赛事门票,可享受正价 40 元门票的 8 折优惠;南京天丰大酒店按照网络价格打八五折,并赠送双早。活动覆盖范围广,涵盖了吃住行游多个方面,成功将演出观众转化为全域旅游消费者,带动了南京文旅消费的全面增长。

南京夫子庙
2.5 哈尔滨:“票根经济” 撬动文旅大消费
哈尔滨积极挖掘 “票根经济” 潜力,以演唱会等活动为契机,串联起多样消费场景。五月天演唱会在哈尔滨举办期间,拉动当地交通、住宿、餐饮、旅游等消费约 2 亿元。
哈尔滨近百户商家、门店针对演唱会推出相关优惠活动,涉及景区、住宿、餐饮、洗浴、购物、文艺演出等领域。报业大厦针对歌迷推出 “当日房价享八折” 优惠及延时退房服务;香坊万达推出凭五月天演唱会门票等凭证到店消费享受优惠活动,从本月初到演唱会举办期间,累计吸引消费订单超过 500 笔。此外,哈尔滨还将 “票根经济” 延伸到其他领域,如马迭尔集团推出本年度考生凭准考证可在餐饮、食品等领域享受相关优惠活动。通过丰富的优惠活动,哈尔滨将 “票根” 打造成串联多元消费场景的通行密钥,推动了文旅大消费的增长。
三、“票根 + 文旅” 模式的方法与策略
3.1 精准定位与目标客群分析
各地在实施 “票根 + 文旅” 模式时,首先对不同类型票根的持有者进行精准定位和目标客群分析。例如,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观众主要是电影爱好者,他们对文化艺术有较高追求,消费能力较强且愿意在相关领域进行消费。因此,上海针对这一群体,联合文化氛围浓厚的商圈、特色餐厅和品质酒店推出优惠活动,精准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而洛阳以火车票为切入点,主要吸引的是外地游客,尤其是对洛阳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通过分析这一目标客群的出行和旅游习惯,洛阳选择在旅游淡季推出火车票半价游景区活动,有效吸引游客前来。通过精准定位目标客群,各地能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和活动方案,提高 “票根 + 文旅” 模式的实施效果。
3.2 跨行业合作与资源整合
“票根 + 文旅” 模式的成功离不开跨行业的合作与资源整合。以上海上交会为例,展馆周边的商圈、酒店、餐饮等行业与上交会主办方紧密合作,共同推出凭票根享受优惠的活动。各方在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商圈提供丰富的购物和娱乐场所,酒店提供优质的住宿服务,餐饮企业提供特色美食,而上交会则为他们带来大量的潜在客户。同样,在南京 “跟着演出游南京” 活动中,政府部门积极协调文旅、商务、交通等多个部门,整合景区、酒店、餐饮、商场等各类资源,形成了全域旅游的合力。通过跨行业合作与资源整合,打破了行业之间的壁垒,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站式的消费体验,也促进了各行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3.3 优惠政策设计与激励机制
合理的优惠政策设计和激励机制是吸引消费者参与 “票根 + 文旅” 活动的关键。各地在制定优惠政策时,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商家的承受能力。例如,济南灵岩寺景区推出凭电影票根免费畅游的活动,对消费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够有效提高景区的游客量。同时,为了激励商家积极参与,各地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南京通过政府搭台、行业联动、商家让利的协同机制,让商家认识到参与活动能够带来更多的客流量和销售额,从而积极配合推出优惠活动。此外,一些地方还对参与活动的商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或补贴,降低商家的运营成本,进一步提高商家的参与积极性。
3.4 宣传推广与品牌建设
有效地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能够提高 “票根 + 文旅” 模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各地通过多种渠道对活动进行宣传推广,如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邀请网红达人进行体验分享、在交通枢纽和景区设置宣传展板等。例如,哈尔滨在五月天演唱会举办期间,通过文旅部门联合相关部门推出 “歌迷优惠专属活动”,并在各大社交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歌迷关注。同时,各地还注重品牌建设,将 “票根 + 文旅” 活动与城市品牌形象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消费品牌。上海通过举办国际电影节、上交会等大型活动,将 “票根经济” 与上海的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相融合,提升了活动的品牌价值和吸引力。
四、对当地文旅产业的带动作用
4.1 提升旅游目的地知名度与吸引力
“票根 + 文旅” 模式通过将各类票根与旅游目的地的特色资源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与吸引力。以洛阳为例,通过推出火车票半价游景区活动,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的关注。这些游客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也对洛阳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和感受,进一步扩大了洛阳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样,上海通过国际电影节、上交会等活动,将上海的文化魅力和商业活力展现给国内外游客,提升了上海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游客因为这些活动和 “票根 + 文旅” 模式的优惠政策,选择前往上海旅游,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4.2 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促进消费增长
该模式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和优惠,能够有效延长游客在当地的停留时间,促进消费增长。以哈尔滨为例,在五月天演唱会期间,歌迷凭借演唱会门票可以在住宿、餐饮、景区等多个领域享受优惠,这使得他们更愿意在哈尔滨停留更长时间,体验这座城市的多元魅力。歌迷们在观看演唱会之余,还会去景区游览、品尝当地美食、购买特色纪念品等,带动了当地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多个行业的消费增长。据统计,五月天演唱会拉动哈市交通、住宿、餐饮、旅游等消费约 2 亿元。同样,在其他地区,“票根 + 文旅” 模式也通过丰富的消费场景和优惠政策,吸引游客进行更多的消费,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4.3 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票根 + 文旅” 模式打破了文旅产业内部以及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界限,推动了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上海,会展与文旅、商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 “会展 + 文旅 + 商业” 的新型产业模式。参展人员在参加会展活动的同时,可以凭借票根游览周边的文化景点、享受商业优惠,实现了会展业与文旅业、商业的协同发展。在济南,演出票和电影票与景区的联动,促进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游客在欣赏演出、观看电影的同时,也能走进景区感受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这种产业融合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供给,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旅游体验,推动了文旅产业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4.4 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票根 + 文旅” 模式的实施,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以南京为例,“跟着演出游南京” 活动涉及景区景点、住宿餐饮、商场购物等 200 家商户。观众凭借演出票根在享受景区门票折扣的同时,也会在周边餐厅就餐、在商场购物,带动了餐饮和零售业的发展。同时,为了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酒店的入住率也得到了提升。此外,游客的出行也增加了当地交通的客流量。这种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循环,为地方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可借鉴经验
5.1 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差异化模式
各地在借鉴 “票根 + 文旅” 模式时,应充分结合自身的地方特色,打造差异化的发展模式。例如,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火车票为切入点,推出半价游景区活动,吸引了大量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而哈尔滨则凭借独特的冰雪文化和热情好客的城市形象,在演唱会期间推出一系列针对歌迷的优惠活动,打造了具有冰城特色的 “票根经济”。其他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特色产业等优势,选择合适的票根类型和合作领域,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优惠政策和活动方案,避免同质化竞争,提高模式的实施效果。
5.2 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合作
“票根 + 文旅” 模式涉及文旅、商务、交通、税务等多个部门,需要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上海在推进 “票根经济” 过程中,通过市商务委、市文旅局等多部门的协同合作,整合城市精品游览资源,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活动。各地可以借鉴上海的经验,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或协调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共同推进 “票根 + 文旅” 模式的实施。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5.3 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
数字化手段在 “票根 + 文旅” 模式中具有重要作用。各地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消费者的行为和需求进行分析,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例如,通过分析消费者的购票信息和消费记录,为其推荐符合兴趣的景区、餐厅和酒店。同时,利用电子票根、移动支付等技术,简化消费者享受优惠的流程,提高消费体验。此外,数字化手段还可以用于活动的管理和监测,实时掌握活动的参与情况、消费数据等,为活动的优化和调整提供依据。如深圳龙岗区正探索 “一票通” 电子卡,整合衣食住行全场景优惠;上海浦东通过 NFC “碰一下” 支付简化流程,提升流畅度。各地应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提升 “票根 + 文旅” 模式的服务与管理水平。
5.4 注重消费者体验,持续优化活动内容
消费者体验是 “票根 + 文旅” 模式成功的关键。各地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消费者的反馈,持续优化活动内容和服务质量。例如,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舒适的住宿环境、优质的餐饮体验等。同时,要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优惠内容,保持消费者的新鲜感和参与热情。如杭州影院将电影票根设计为可兑换的拼图碎片,成都火锅品牌推出 “票根换锅底”,使消费过程兼具游戏感和收藏价值。各地应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不断提升消费者体验,让 “票根 + 文旅” 模式真正成为消费者喜爱的旅游消费方式。
六、优化提升建议
6.1 建立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
当前,部分地区的 “票根 + 文旅” 活动多依赖政府补贴与短期活动驱动,商家参与度随时间递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建立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一方面,可以探索市场化的分润机制,如通过消费数据统计,合理分配因票根联动带来的额外收益,让商家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提高其长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开发 “票根 + 文旅” 相关产品和服务,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实现多方共赢。例如,杭州 “文旅消费积分” 模式,将票根消费与城市积分体系挂钩,积分可兑换公共服务,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值得各地借鉴。
6.2 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 “票根 + 文旅” 模式的推进,涉及大量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消费数据。各地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传输。同时,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共享规则,充分尊重消费者的隐私权利。如上海浦东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平衡体验与安全,为数据安全管理提供。
(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晓峰 来自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