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之合 赋能津城——上合组织峰会给天津带来了什么
举世瞩目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已落下帷幕,举办城市天津以朝气蓬勃的发展活力、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和周到细致的会议服务惊艳世界,给与会各方留下难忘印象。
天津峰会是中方主办的第5次上合组织峰会,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当天津与上合组织峰会相遇,一场“天作之合”,给城市留下了哪些“上合印记”?天津又因成功举办盛会开辟了怎样的发展“新天地”?
何以上合,赋能津城。一幕幕精彩瞬间印刻在城市上空,一项项合作硕果为发展增添动力,一段段温暖回忆铭记于这座城市每个人的心中——

天津海河夜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天津宣言 上合组织再出发
天津宣言——将峰会举办地的名字写入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进程,让天津成为上合组织再出发的“新地标”。
9月1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上合组织+”会议,同23位外国领导人或其代表,以及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共叙友谊、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签署并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天津宣言》,批准《上合组织未来10年(2026-2035年)发展战略》,发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声明、关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声明,通过加强安全、经济、人文合作和组织建设等24份成果文件。
海河之滨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共商大计之地,成为谋划推动上合组织构建更加紧密命运共同体的擘画蓝图之地,成为提出上合组织建设性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新方法新路径的凝聚共识之地。
“我相信,天津峰会将成为上合组织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一盛会将为上合组织大家庭的合作与发展开启新的篇章”……
历史使命,时代担当。天津峰会对于上合组织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也标注了举办城市开放发展的“新里程”。
“天津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在天津举办峰会一定能给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这既是对天津的充分肯定,也为天津进一步深化高水平开放、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全方位合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副会长、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主任刘晨阳教授表示:“天津应充分把握契机,充分放大和延伸上合组织峰会效应,在上合组织框架下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挥更加突出的支点作用,提升我市的国际化水平。”
在峰会开幕前,峰会新闻中心举行的天津专场吹风会公布了一组数字:今年1至7月,天津市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总额达53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2024年,天津市企业承接了18个上合组织国家的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额达到16.5亿美元,同比增长3.3倍,占全市离岸服务外包总额的29.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天津在推动与上合组织国家交流交往中实现自身发展,必将因峰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拓展开放合作的新局面。
“天津应把自身的产业基础、技术优势与上合组织国家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有效对接。特别是鼓励和支持天津的新能源、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等优势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通过参与上合组织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开发等项目,带动相关设备、技术和服务的出口。”天津大学亚太经合组织可持续能源中心副主任、教授马晋龙建议。
成果落地 赋能天津新发展
9月2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绿色产业合作平台、数字经济合作平台揭牌仪式分别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开高教科创园华苑片区举行。
作为此次上合组织峰会设立的6个务实合作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落户天津的“一中心、两平台”将持续为我市发展职业教育、绿色产业、数字经济提质赋能。
鲁班工坊,“小而美、惠民生”,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的亮丽名片。
8月30日晚,习近平主席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共同为在哈新设立两处鲁班工坊揭牌。其中一处,由天津职业大学在哈萨克斯坦欧亚国立大学建设,这也是该校在哈萨克斯坦建设的第二家鲁班工坊。
“天津首创鲁班工坊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品牌,推动中外学校采取‘校校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在海外共建实体化办学项目。”市教委主任荆洪阳在天津专场吹风会上介绍,“截至目前,天津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埃及等8个上合组织国家建成10个鲁班工坊。”
“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期间,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意义重大。”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耿洁表示,天津职业教育将在践行“上海精神”、建设“五个共同家园”中,为更多国家的青年技能赋能、产业发展赋能,共同迈向现代化,贡献“中国职教智慧和力量”。
绿色发展,动能澎湃。
“能源和绿色产业合作是上合组织框架内开展合作的优先方向之一。天津应把握机遇,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打造绿色技术输出高地。”马晋龙表示。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戴永康在天津专场吹风会上表示,以此次峰会为契机,我们将进一步畅通绿色产业交流渠道,成立专门机构,整合信息资源,开展常态化交流。进一步搭建承接平台载体,在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绿色产业承接基地和综合物流枢纽,聚焦“城市矿产”开发、再制造产业发展、再生资源跨境流通等领域,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循环经济产业合作生态。
“我们将全力推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建设,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园区间合作。”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赵爽说。
“继《中国—上合组织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建设方案》5月在津发布之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合作平台的落地津门,充分显示了天津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方面的优势。”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前秘书长邓浩分析说。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合作平台落地,惠及天津企业发展。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的智能安防产品为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地区波普斯基500兆瓦光伏项目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智能安全保障。“近几年,我们积极拓展上合组织国家‘朋友圈’,已参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印度等国的项目。数字经济合作平台成立后,将为我们创造更广阔的合作前景和更多元的合作机会。”企业总工办主任魏云说。
市委网信办主任、市数据局局长邓光华表示,天津将以上合组织峰会召开为契机,常态化推动与上合组织国家数字经济领域协作,构建城市、产业、高校、智库间多层次合作生态,助力上合组织国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合组织合作中心、合作平台落地天津,让我们充满期待。建议重点围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新能源技术开发和应用、数字互联互通、职业教育等议题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进一步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创设长效合作机制并尽快推动项目实施落地。”刘晨阳说。
奉献盛会 凝聚城市精气神
“上合蓝”刷屏了!夜天津“出圈”了!城市由内而外散发着美。
峰会期间,海河两岸充满上合元素的灯光秀,吸引市民和游客接踵而至。上合故事、中国故事、天津故事与城市景观的完美结合,让津城处处“出片”。
上合组织峰会的印记深深烙刻在津城的大街小巷。峰会的主会场梅江会展中心,已然成为充满上合元素的标志性建筑。
梅江会展中心前广场上,以“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大型花坛“圈粉”无数。红紫两色的花瓣衬托地球立体造型,似双手又似一对和平鸽的草雕图案设计,寓意着沟通、交汇、融合。夜色渐浓,花坛灯影与隔街相望的上合灯光秀相伴,让峰会的主会场绽放异彩。
璀璨景观的背后,饱含着建设者的艰辛付出。“工期非常紧张,方案调整多次,再加上高温湿热天气,给施工带来了压力。”天津泰达绿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蔡兆炜说,“我们极限压缩施工工期,采用‘两班倒’昼夜施工模式。白班侧重精度要求高的钢结构安装、灯箱调试,夜班推进地面摆花、灌溉管道铺设等基础工序,保证了提前5天完工。”
“在这场与时间竞速争朝夕、与标准较真求精准、与质量较劲攀高峰的攻坚战中,我们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泰达控股等重点参建单位的尖兵队伍,以优质工程和热情服务争创‘一流’。”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王林强说,“我们增添了国际高端会议会场的设计建设经验。”
不仅是外观亮眼,上合组织峰会主会场和新闻中心等峰会场地设施和内部功能也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这里很有现代感,设施很齐备,对于记者来说很专业,使用起来很方便,在这里进行新闻报道很舒适。”印度媒体人胡尔·希夫尚卡尔(Rahul Shivshankar)兴奋地说,“在媒体餐饮区饮食有很多选择,我最喜欢吃宫保鸡丁。”
峰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所有建设者、奉献者的全力付出。
“为峰会提供志愿服务的经历,让我终生难忘。”24岁的杨若琳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身为餐饮服务组志愿者的她,几乎每天从早上六点前就要来到新闻中心,晚上七点之后才会离开。有时,杨若琳更是自愿报名从早上六点服务至晚上十二点。
餐饮服务组承担着外宾翻译引导、就餐人员服务、征求用餐意见以及为工作人员发放餐券等工作,服务时间长、任务重、需求多、要求细,一天下来很辛苦。
“我们这组有30位志愿者,大家相互鼓劲,互帮互助。在我的小伙伴脸上没有看到疲劳,而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杨若琳说。
“身临国际盛会,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更让我把英语专业的书本知识应用到了实践。”来天津求学第一年就有机会服务上合组织峰会,杨若琳感触颇多,“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包容、更具国际化魅力的天津。我太喜欢这座城市了!”
会场内外的美好记忆,属于每一位天津市民。
“能近距离感受盛会,值了!”西青区津门湖街道海逸长洲社区恋海园紧邻梅江公园,社区居民对在家门口举办盛会充满自豪。
盛会召开前夕,海逸长洲社区开展了环境焕新行动,更换老旧地砖、路灯,并对瀚景园凉亭进行翻新、恋海园木质栈道重新刷漆,周边小广场焕然一新。社区里的退休老党员与青年党员还自发开展了卫生清整活动,主干道上、绿化带里的烟头、纸屑都被细心拾出。
“峰会期间,小区北门畅行无忧,小区里两个便民超市商品也很丰富,还有自助售货柜,肉、菜、蛋、奶一应俱全。居民不用出院就能满足大部分生活需求。”海逸长洲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倪正姣说,“为了迎接盛会,社区里老中青三代都参与进来,用双手扮靓家园,大家同心协力,凝聚力更强,这正是社区文明新风最鲜活的‘注脚’。”
涓涓细流汇成磅礴江海,颗颗热心点燃城市激情。因举办峰会而汇聚起来的这份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自豪感,弥足珍贵,必将永驻于人们心中。
国际开放合作的新地标、对外务实协作的新平台、承接高端会议的新经验、团结服务奉献的精气神……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盛会为天津留下了太多难忘的回忆与感动,也必将为城市点亮崭新的愿景与航程。(记者 魏彧 孙启明 史莺 廖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