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读书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暖盘点|当温暖的力量汇聚,便成就了我们的美好生活

时间:2025-09-01 06:40:00

我们能怎样定义温暖,也许只有真正被温暖的力量护佑过的人们最有发言权。人间便有千般爱,最有温暖动人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温暖从来不是大张旗鼓地出现,反而是默默地出现在我们身边,用最小的身影爆发最大的能量。温暖无形,但当这种力量汇聚,便成就了我们的美好生活。

温暖,是毫不犹豫的仗义出手

8月伊始,一则来自山东的“全家动员出手救人”的新闻让人们感动不已。

8月1日晚9时50分许,青岛市城阳区正阳西路一十字路口处突然传来“砰”的一声,一辆疾驰的面包车通过路口时不慎撞上绿化带隔离桩,导致翻车。正在路口停车等红绿灯的徐学敏一家三口目睹了事故全过程,三人同时喊出“快报警,救人!”

此刻,绿灯亮起,徐学敏的爱人李莎驾车左拐停到事故车辆前方,徐学敏立刻跳下车,回头跑向事故车辆。徐学敏的儿子徐孟泽一边拨打122报警,一边跟着父亲向前跑去。一场“硬核救援”就此拉开。

徐学敏发现事故车内有人员正在挣扎着拍打车窗玻璃,而车门因碰撞已经变形,可能已无法从车辆内部打开。

“先救孩子,先救孩子!”徐学敏听到车里传来急切的呼救声,此时车头发动机位置已经开始冒烟,情况紧急。徐学敏尝试着拉后车门,第一次没拉动,第二次加力猛拉,车门打开了。徐学敏父子二人合力,先把后座上的两个六七岁的孩子救出来,再把被困的王先生等3个大人救了出来。

几分钟内,车内被困的5人全部脱离险境,转移到路边安全位置,等候救护车到来。其间,有多名热心市民也停下车辆伸出援手。经初步查看,5人中只有一个孩子的胳膊脱臼,其余4人并无大碍。不久,救护车到来,徐学敏一家把王先生等5人送上救护车后才离开现场。

王先生来到徐学敏家致谢。左一、左二为王先生及其家属。右一为徐学敏、右二为徐孟泽。陈小川/摄

就在第二天,王先生亲自来到徐学敏家致谢,他对徐学敏表示:“您的善举,挽救了我们两个家庭。”

原来,前一晚是王先生开车带着妹妹一家出去玩,回来的路上因为车速较快且下小雨视线不好,经过路口时才不慎把车开上了绿化带,导致翻车。

事后了解到,徐学敏、徐孟泽父子俩都是热心肠,甚至儿子徐孟泽因做好事上报纸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网友不禁感叹:齐鲁大地多豪杰,此言不虚!

温暖,是从不言悔的信守承诺

2006年,因厂家经营者卷款跑路,湖北宜昌村民陈廷海不仅损失了自己的积蓄,还背上98万元债务,涉及210户村民。为了偿还这笔钱,陈廷海风雨践诺十九载。如今,64岁的他仍坚持还款,他的诚信之举也感动着很多人。

近日,这个故事有了新的篇章,陈廷海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一辆崭新的货车!

时光回溯到1996年,农民陈廷海干起了粮食经纪人,从附近农户手上收购粮食再卖往粮油厂。“诚信”两个字是陈廷海的招牌,周边4个村的数百农户都愿意把粮食卖给他。

令人想不到的是,2006年6月,陈廷海把收来的上百万斤油菜籽卖给一家油脂厂后,油老板却卷款跑路了,仓库里的菜籽和油也不见了踪影。油脂厂欠他的菜籽款共计105万元,除了陈廷海自己的7万元菜籽款外,村民们的98万元菜籽款也血本无归。

事后,有人劝陈廷海也一起跑路,他摇摇头说:“我跑了,欠的就是‘良心债’一辈子都还不清了!”接着,陈廷海和妻子把家里能换钱的物件、牲口和粮食都卖了还债,210户乡亲陈廷海和妻子一户户登门,许下了“砸锅卖铁也会把钱还上”的承诺。

19年来,陈廷海一路风雨无阻,信守承诺偿还当年的欠款。因诚实守信,2022年陈廷海当选“中国好人”,2024年被评为第九届湖北省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2025年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而就在今年7月,那辆陪陈廷海奔波十几年的旧货车达到报废年限,给他日常的收购、运输粮食带来不便。了解到陈廷海既面临未还清的欠款压力又缺乏足够资金购置新车时,宜昌市当阳市半月镇的爱心企业及人士毅然伸出援手,共同出资捐赠了这辆货车,并将新车钥匙交到了陈廷海手中。

陈廷海用半生书写信义,乡亲们以信义回馈于他。如今爱心人士更是用一辆满载情义的货车,告诉他信义从来不是孤独的跋涉,而是传递与坚守!

温暖,是不忘初心的热血坚守

逐光而行,这四个字浓缩了抗战老兵刘世钺的95载年华。抗战时期,8岁的他挺近烽烟,追逐民族解放之光;解放战争时期,他扎根战斗一线,挽救战斗的生命之光;坚守无影灯下,他专攻眼科数十载,为患者带来希望之光;离休不离岗,他用生命践行誓言,用仁心大爱续写信仰之光。

炎炎夏日,河北石家庄又有一批青年即将踏上通往军校的列车。临行前,刘世钺特意赶来,为他们佩戴光荣的红花。1938年,刘世钺也是在乡亲的送别声中参军入伍。那时,他只有8岁,因为扛不起枪,就被送到了一二九师宣传队。

可一次慰问演出刚刚结束,借住在老乡家的刘世钺就遇到了前来扫荡的侵略者。直面死亡,给刘世钺的童年带来了无法磨灭的伤痛。但凶残的侵略者还在夺取更多人的生命,其中,就包括刘世钺的至亲。

抗战胜利的号角吹响时,刘世钺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派到北方大学医学院学习,1948年10月,太原战役打响,刘世钺义无反顾,再上前线。新中国成立后,他来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眼科。

当时,一名患者急需进行角膜移植手术,可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医院连手术用的显微镜都没有。刘世钺回忆:“白萝卜外面的皮,那厚薄跟角膜差不多,回来以后就练针法,手术成功了,前两年他还来了。我一看那个角膜还是很透明的,已经五十年了,所以他也很高兴,我也很高兴。”

“手要轻、话要暖、心要正”,这是刘世钺对待患者的行为准则。1994年,已经离休的刘世钺向医院提交申请,他要继续出门诊,看病人。

刘世钺说,出诊看病,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党和人民给我付出的东西太多了,我不能再拿人民的钱了,所以我义务出诊28年。 我的战友他们虽然不在了,但是我还在,我要替他们为党做一点能做的事情。

温暖,是感动中国的大爱无疆

就在八月中旬,一场重磅活动举行——《〈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这是《感动中国》第一次在夏天和大家见面,夏天有一股憋着劲儿往上长的精神,而感动就是一种生命的动力,是我们生活的能量。

202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名字里有他们——栾恩杰、范振喜、郑钦文、曲亚波、吕明玉、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沈华忠、李东、庞众望、李登月,以及特别致敬:刘老庄连。

这其中,既有无双国士,又有平凡却伟大、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还有已经牺牲、只能由家人代受荣誉的共产党员。

“从瀚海孤烟到碧空明月,如今人们把你的名字写上了星辰,绕落回三小步,成就了中国探月的一大步,嫦娥轻盈起舞的背后,是无数探月人忠诚智慧的脊梁。”这份颁奖词是写给栾恩杰栾老的。

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第三个标志性的重大航天工程,是我国实现深空探测零突破的起点。作为探月工程规划制定者和首任总指挥,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每一次奔月之旅,都离不了栾恩杰之名。

回望来路,栾恩杰曾说,航天是个风险性极大的事业,去试验场几乎没有不落泪的时候。成功了高兴得落泪,失败了痛苦得落泪。

不过,对这个赚了他最多眼泪的职业,栾老只抛出真心一句:“这一辈子值了!下辈子我还干航天。”

“父母的顶梁柱,百姓的主心骨,长路泥泞,你用脚板丈量民情;暴雨将至,你为乡亲们撑起伞,风里来,雨里去,来时总有好消息,去时,你带走了人们的思念。”这份颁奖词,致敬的是牺牲的李东。

2024年6月中旬,湖南省多地遭受暴雨灾害。出生于1994年的李东,在转移群众途中遭遇山洪。危急时刻,李东先将驾驶位上的同事推挤出了车窗,又将后排的同事拉出前排车窗。

转眼间,湍急的洪水吞噬了车辆,李东失去了逃生的机会。“你先爬上车顶,快!”是他留下的唯一遗言,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绝唱。

回顾这场颁奖盛典,传出的一段段颁奖词都能激发起来自我们心灵最深处的那份感动与敬佩。奉献、付出、牺牲……每一道流光最终汇聚在了一起,散发出无限的光明与温暖,每当想起,我们便充满了力量与希望。温暖的力量,已经让我们链接在一起,密不可分,共同去创造又一个美好的未来。

资料来源:文明青岛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等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李拓,王海萍

流程编辑:u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