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读书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济南高新区凤凰路中学的暑期教育实践:青春丈量城市 实践点亮成长

时间:2025-08-21 22:34:00

在2025年暑期的泉城济南,济南高新区凤凰路中学的学子们以创新实践诠释着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七年级“无土栽培实验室”里胚芽破土的瞬间,护城河畔环保行动与文化探寻的交织,云端观影后关于英雄主义的深夜思辨……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做中学”理念的鲜活图景。该校通过项目式学习、文化研学、五育融合等创新模式,让87%的学生在暑期实践中发现了新兴趣点,92%的参与者深化了团队协作认知,真正实现了“知识走出课本,学习发生在每个角落”的教育愿景。

实践育人:在真实情境中培养核心素养

八月的泉城骄阳似火,泉城广场的“泉标”雕塑下,高新区凤凰路中学“凤凰少年组”的学子们正以数学眼光丈量城市。他们运用相似三角形原理,借助卷尺与标杆反复测算,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项目式学习”模式,正是该校“做中学”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

同样令人瞩目的还有七年级四班的“无土栽培实验室”。同学们严格遵循科学探究流程:从查阅文献确定变量,到设计对照实验培育豆芽,最终形成12页图文并茂的观察报告。“当看到胚根突破种皮的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细胞分裂的意义”。一位家长认为,这种具身体验带来的认知突破,远比机械记忆更为深刻。

学校校长王兆贞认为,这类实践活动有效培养了青少年的“4C能力”: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新能力(Creativity)、协作能力(Collaboration)与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他说:“我们要让知识走出课本,让学习发生在真实世界的每个角落。”

文化传承:在经典浸润中厚植家国情怀

雨中的护城河畔,七年级三班"逐曜组"的环保行动与泉文化探寻交织成一幅动人画卷。学生们既用长柄钳清理河道垃圾,又在趵突泉边研讨“云雾润蒸”的地质成因,更在黑虎泉记录市民取水的温情场景。这种“环保实践+文化研学”的复合型课程设计,让生态文明教育有了具体载体。

八年级三班的《水浒传》共读活动则展现了经典育人的新范式。学生们通过绘制108将人物图谱、辩论招安政策得失、创作主题手抄报等方式,将古典文学读出了时代新意。教师创新设计的“假如你是梁山好汉”情景模拟环节,更让同学们在角色代入中理解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以前觉得名著都是老古董,现在发现鲁智深的率真、武松的勇毅依然能给我们力量。”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建立,正是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在校园落地生根的鲜活例证。

青春担当:在多元实践中绽放生命光彩

在云端观影《可可西里》后,七年级二班关于“平凡人如何成为英雄”的辩论持续到深夜;“逐光者联盟”的名画临摹活动中,学生们用《星空》诠释对远方的向往;教师范善善组织的“梦想与艺术”展示会上,孩子们用画笔勾勒出“2035年的中国”……这些多元平台共同构成了该校“五育融合”的育人矩阵。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活动均以“学习共同体”形式开展。该校创新实施的“1+N”组团模式(1名教师指导N个学生小组),既保障了自主探究空间,又建立起有效的支持系统。

数据显示,参与项目的学生中,92%表示“更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87%认为“发现了自己的新兴趣点”。正如王兆贞所言:“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生命自觉。当孩子们能主动用数学测量家乡、用文学理解历史、用科学改善生活时,我们的教育就真正成功了。”

记者:李鹏 编辑:郑楚翘 校对:汤琪